職能治療師 --
促進患者獨立自主與生活品質的專家
◎引言:職能治療學系陳明德主任
認識學系
職能治療學系的前身為復健醫學系(1988年創立;1989年分設職能治療組),隨著社會及醫療對專業分工的重視,於2002年獨立設系為職能治療學系。為培育更多的優秀職能治療專業人才,以及更進一步提昇職能治療專業水準,且配合國人對於健康專業品質的需求,本學系於2007年成立碩士班。
職能治療學系教育目標為培育及養成具有「人文關懷、專業知能、創新思維、國際視野」之職能治療專業人才,以凸顯學系在國際交流及專業新興領域之規劃。
高醫職能治療學系歷史悠久,在教學、研究、學生輔導等各層面已建立顯著特色、並持續強化及發展。
學士班共有六大特色,歡迎國、內外優秀學生加入!
(1)傑出熱情的師資與領域
(2)專業多元的課程與活動
(3)充實創新的國際移動力
(4)遍布全台的優良實習場
(5)良好品質的國家考照率
(6)豐富優秀的系友人脈網
職能治療學系大二,香港學生朱婷婷
在高醫學習的過去一年,在眾多不同領域的課程當中,對我最有啟發的是系上的必修課「活動分析與應用」課程。這門課程從介紹不同的職能活動類型開始,如基本日常生活,休閒,社交活動等。之後會教授如何分析活動,把不同的常見活動以其所牽涉的能力、環境以及特點等作仔細分析。而在學會如何分析活動以後,便會就如何對活動進行調整以符合個案需求作講解,以不同方式幫助患者能夠重拾進行該活動的能力。
這門課程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與日常生活的結合性,並且會延伸到下學期的「活動分析與應用實作」,不僅限於課堂上的書面講解,而是將基礎的學科理論與日常會遇到的情境聯繫,進而實際治療,例如如何協助中風病人重拾基本的自理能力。課程更透過了小組團體報告,訓練同學的合作與溝通能力。而在下學期的應用實作課程中,則由同學親自設計活動及帶領活動執行。課程內容多元,甚至包含陶藝治療等的學習。
實作過程我們以小組方式進行,並依不同的年齡層與活動類型設計活動。小組需要自己訂出活動的目標,接著討論以甚麼活動來達成目標。如何設計出符合目標的活動是過程中的首要挑戰,因為我們必需不停修正活動內容和流程,更要掌握好時間的控制。不只是活動的主內容,在主活動後的分享與應用環節也同樣重要。我們必須不停思考如何將活動與日常生活連結,使參與者在面對日常問題時,能運用或練習在活動中所學到的技巧。此外,在活動進行前,我們尚需親自體驗一次活動內容,包含了多次的排練、帶領練習以及如何與組員互相配合。而實際帶領活動時也遇到不少挑戰,如時間控制困難,沒人願意分享感受等。但是如果沒有走完整個流程,我亦無法完全體會老師上課時講述的內容,雖然過程辛苦,但經歷使我獲益良多。
同時,透過此課程我亦學會到要多角度思考,在處理問題時要有彈性,不能以單一標準來看。因為,即便是同一項的活動,對有不同障礙,或不同年齡的人來說都會有不同的意義。因此,為他們進行治療時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,不能只按照教科書上的內容來做。
在這課程當中,我所學到的不只是文字上的知識,更多的是處理問題以及面對患者的技巧,和思考的方法。課本上所提供的只是基礎,而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有很多變化,個案在實際生活中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問題。透過實際設計和帶領,參與活動,讓我切身處地體會個案的感受。
這些技巧都增進了我的問題處理能力,以及改進我思考的方式。而多次的團體報告則提升了我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,與組員討論、分工等讓我的人際技巧亦有所提升。
我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為職能治療師,除了大學四年的學習,尚需考取職能治療師執照。這門課程對我將來有很大的幫助,除了充實基本學理,更提升了我內在的思考和溝通能力,讓我對未來獲取職能治療師執照的準備更有信心。